第一卷:正文 第1650章 算親人
即便是如此,但從烏方回國也要幾天的時間。
而就在這幾天内,謝母的喪事,也處理得差不多。
顧北笙幫忙調養着謝賢的身體,睡了幾天,顧北笙跟葉醫生就對峙了幾天。
終于,在謝母準備下葬的那天,謝賢醒了過來。
一醒來,蕭蕭跟謝長安就在旁邊陪着。
“我睡了多久?”謝賢隐隐感覺過了一個世紀般。
“三天兩夜。”謝長安回着。
謝賢拍了拍腦袋,納悶的道:“怎麼好好的,會睡這麼久,沒出什麼事吧?你媽媽的事,辦得怎麼樣了?”
“不用擔心,都辦好了。”謝長安扶着謝賢坐起來,一邊幫他拿來黑色的衣服,一邊解釋道:“我跟蕭蕭商量過了,媽生平追求甯靜,不喜歡太熱鬧的場合,所以我們就沒有請家族裡的叔伯過來,就我們一家人送媽媽走吧。”
聞言,謝賢先是皺眉,再緊緊抿着唇。
在上一輩子的眼裡,總感覺如果葬禮也冷冷清清,就會感覺她走得太沒有聲響。
算是不太尊重她。
可他也知道,謝長安算是得罪了全家族的人,他們自然會因此為難。
見爸爸沉默,蕭蕭跟着說道:“我從業這麼多年,一直以死者的性格跟意願為主,是我跟笙笙商量後,再跟哥哥決定的,而且葬禮也不是在宗屋,而是在一片原野上。”
“是我剛買下的一片小島,那裡位置不大,但四周也有島嶼,位置比較隐蔽,不會有人打擾到媽媽,而且還可以看到我們謝氏的船路過。”
謝長安在忙着公司之餘,還挑出了最合适媽媽長眠的位置。
“哥給我看過小島的全貌圖了,是一座漂亮的小島,我想媽媽一定會喜歡的。”
謝賢點了點頭:“你們兩兄妹,有心了。”
“走吧,我們一家人跟幾位客人,帶着媽媽一起要啟程去小島,今天天氣正好,有一段距離呢。”謝長安說着就往門口走去,帶着路。
一行人身着黑色的衣物,兇口别着一朵小白花,而謝家人的袖口都别着白布,看上去格外的肅穆。
車内。
謝長安坐在裝着媽媽遺體的車内,跟工作人員們交涉着,方便指路。
而蕭蕭陪在謝賢的身邊,感覺到爸爸的幾分不太自然。
仔細一看,謝賢時不時的看着,坐在前面的顧北笙夫婦。
原來,是因為傅西洲的存在感太強,所以謝賢不太自在。
“他……就是濱城裡的傅西洲嗎?”
關于傅西洲的傳聞,可不止濱城人知道,但凡從商的,都會知道傅西洲的存在,他的手段,幾乎令人聞風喪膽。
謝賢更沒有想到,傅西洲會出席葬禮。
“嗯。”蕭蕭輕聲解釋着:“不過你不用擔心,傅先生并不像傳聞說的可怕,他是個好人,也會有溫柔的一面。”
“嗯……嗯。”謝賢點頭,但還是時不時的看着傅西洲。
蕭蕭注意了好一會兒,才發現爸爸看着傅西洲的眼神,但不全是畏懼,反而多了一些審視,仿佛想要将傅西洲看透般。
良久,謝賢收起視線,看向蕭蕭,笑了笑:“你的丈夫,也跟傅西洲一樣嗎?”
“啊?”蕭蕭蹙眉,一時之間,沒理解爸爸話裡的意思。
謝賢笑了笑,又問:“開始還不知道你活着的時候,你哥跟傅擎钰談生意,晚上打電話跟我說,說他傲得不行,看着就想給他一拳。”
聞言,蕭蕭眸底綻出些許光彩。
風在窗戶外面輕輕掠過,蕭蕭一瞬不瞬的盯着謝賢,從他嘴裡聽到,關于傅擎钰跟謝長安的故事,竟别有一番風味。
令她那因為媽媽的喪事,而一直持續低落的心情,漸漸好轉。
也許,是因為事情都要結束了。
小島的位置的确偏僻,但好在謝長安對地形熟悉,趕在一天當中最好的時刻,一行人來到了小島的中心。
入棺的位置,已經提前被人翻好泥土,一股子腥濕的氣息,混着青草的味道,在風中不停的發酵。
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氣息。
“把媽媽埋在這裡,她會開心的。”謝長安站在最中間,環顧着四周。
小島林木繁茂,伴随着海浪拍打着岸邊的聲響,有風、有水、有陽光,亦有生機。
謝賢垂着眸,微光拂不去他心中的悲傷,他轉頭看向同行的工作人員。
前一秒還在觀摩小倒的工作人員們,立即直起身來,準備搬起水謝母的壽棺。
“不用。”謝賢擺擺手,面上保持着儒雅的笑:“讓我們親人來吧。”
話落,謝賢看了眼謝長安。
謝長安會意,走到壽棺的前面,而謝賢站在下面,兩人打牌把壽棺擡起來。
卻不想,壽棺的重量驚人,根本不是兩個人可以搬得動的。
“兩個人不行的!”
工作人員出聲提醒着:“壽棺是用比較好的石楠木制作的,是我們店内目前為止,最金貴的壽棺了,都是實打實的,重得很,我們經常搬這活的人,都至少需要四個。”
話落間,傅西洲朝着壽棺走過來,站在謝長安的另一側,漆黑的眸,泛着零碎的星光。
雖然沒有開口說話,但大家能明白他的意思。
“傅先生,擡壽棺是要親人來搬的,不過你的好意,我先謝過了。”謝賢趕緊出聲,怕讓傅西洲受了委屈般。
在他的心裡,傅西洲的威懾力,始終存在。
但傅西洲利落的卷起袖口,不以為然的啟唇:“蕭蕭是我的嫂子,我也算是親人。”
聞言,謝賢跟謝長安,不約而同的看向蕭蕭。
蕭蕭抿了抿唇,不知說什麼好。
她跟傅西放,也不是很熟啊。
“……嗯,按關系來算,是親人。”
顧北笙站在她的身側,看着傅西洲越來越有人情味,漂亮的狐狸眼染上一層溫軟的水光,跟着出聲道:“就讓西洲出一分力吧,他可以的。”
即便有傅西洲的幫忙,壽棺還是難以搬動。
“壽棺有四個角,最好是四個人擡,不僅平衡保險,而且寓意也會好一點。”工作人員小心的建議着。
從業這麼多年,這麼少人的葬禮,還是第一次見到,搬個壽棺,都湊不到四個男士的情況。
文學館